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拿什么献给你我的二队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二队(爱立方、彩虹)狮友
抚远爱心行小记 文/赵桐(爱立方)

9月26日清晨,天还没有亮,在刑涛狮兄和美军会长带领下,"抚远爱心行二队"开始踏上了征程。
用过刑涛狮兄买来的豆浆、粥和包子,天渐渐亮了。阳光洒满了车厢。窗外,暮秋的景色格外宜人。远山如黛,金色的麦田在微风的轻抚下摇曳生姿,旅游大巴载着狮友和救援物资一路向前,奔驰在笔直的公路上。
上午,围绕在美军会长身边,在会长的引领下,二队深入探讨了对狮子文化的理解。美军会长详细地介绍了爱立方服务队的管理经验和心得体会。一路欢声笑语,大家兴致很高。
下午,车子进入同江收费站,美军会长,闫强狮兄带领函瑞狮兄和我找到了站长,美军会长言辞恳切地向站长说明了我们抚远之行的目的。听说我们是民间慈善团体,专为帮助支持灾后群众重建家园而来时,站长被感动了,尽管已经取消了对救灾车辆免收费用的政策,还是为我们大开绿灯。
车行驶进入同扶公路,此时进入狭窄的路面,颠簸不堪。心情开始变得格外沉重。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被淹的水田,有些地方水面宽阔如江,有些地方宽阔如海。受灾情况如此严重,超出了所有的想象。车子行驶了四五十分钟,公路两旁还是被淹过的水田,受灾面积之大,可见一斑。
天色渐渐暗下来,经过了12小时的长途跋涉,二队终于抵达了此次抚远行的目的的--抚远县东红村东红屯。村民在村长的组织下,排成一队,等待着救援物资的发放。二队在美军会长的指挥下将物资有序地发放到每个村民手中。村长代表村民表达了感激之情。美军会长向闻讯前来采访的电台记者和村民介绍了狮子会,狮子文化,转达了狮子会家人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与祝福。
我也同一位带孩子的中年妇女聊了起来,她眼里闪着泪光,诉说了灾后家里遇到的种种困难。去年大雪,庄稼没有及时从地里拉出来,今年随着气温下降,家园将被埋在冰雪之下,明年春耕毫无可能。三年颗粒无收。家里已经一无所有了。听到这些,同情的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眼睛。老祖宗教育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圣经也说"爱人如己"。站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乡亲,对他们的困境感同身受。深深地感到,我们能为他们做的远远不够。
暮色四合,车驶离了东红村,进入了抚远县城。民政局王局长热情地接待了二队。王局长向我们介绍了抚远的受灾情况。抚远县8月份以来的洪水肆虐,是受两江的洪水影响。因为同江是坝卡的决口,淹没了大量的农田和村镇,同时乌苏里江因为水倒灌回流也淹没了多个乡镇。抚远6262.48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处伤痕累累,61个村屯被淹没,很多房屋只剩屋顶。人们只能望房兴叹。到处千疮百孔,令人触目惊心。9个乡镇,3个农牧渔场全部受灾,受灾群众3.3万余人。因灾转移的群众5652户,1.75万人,倒损房屋12837间。包括蔬菜大棚损毁,灌溉设施,堤防等等,目前初步统计,直接损失近36亿元。
听完了王局的介绍。集体沉默。每个人都知道,对于抚远这个贫困县来说,36亿元的损失意味着什么!抚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只有1.89亿元,今年的大水围城,让抚远经济元气大伤。即将到来的寒冬,抚远的受灾群众将如何度过?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如何解决?
带着深深的忧虑和担心,我们匆匆地赶赴下一处运送援助物资。 晚八点多,我们将总价值逾20万的援助物资妥善安置完毕。虽然哈尔滨狮子会的送来的钱物对受灾严重的抚远人民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我们深信,通过我们的引发和带动,将会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抚远,情系灾区人民,用实际行动来帮助抚远人民重建家园!
一夜无语。清晨二队整装出发,踏上了归乡之旅。
归程全程由我们大爱的刑涛狮兄充当司机。刑涛狮兄车技超棒,沉稳老练。美军狮兄带动二队互动。时而发起讨论话题,时而为我们传授企业管理经验,时而组织文艺表演。整整一天,大家情绪高昂,快乐和感动包围着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此行收获颇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了爱心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此外,我们还有充裕的时间交流了对狮子文化的认识,学习了企业管理之道,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是一段多么难忘的旅程!
让二队深深感动的,是在饭店苦苦守候我们归来,把我们当做英雄般来看待的爱立方家人。什么样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当我们走进酒店,家人列队欢迎我们,并送上花环掌声和拥抱的时候,我的心被你们的爱触动了。当玉洁狮姐真情告白的时刻,我的泪终于夺眶而出。爱立方,我的精神家园!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不是一句誓言,更是我们的承诺,我们行为的指南!
两天的抚远爱心行,二队的队友之间缔结了深深的情谊。回放相处的每时每刻,我坚信,这两天的时光会成为我们记忆星空里永远闪耀的星星!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忘不了亲爱的美军会长。你恢弘大气的领导者形象,你仁慈悲悯的博爱之心,你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你时时绽放光芒的慧心智语,你释放的活力与激情,你的付出你的担当,作为我们二队的灵魂人物,精神领袖,你当之无愧!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忘不了刑涛狮兄。你热心公益,乐于奉献。你作为抗洪救灾的先锋,身体力行,不辞劳苦,几番前来抚远,寻找救援对象,你是真正的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忘不了闫强狮兄。你像兄长一般呵护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你年龄最大,腰疾未痊愈,你说你匆匆前来,只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活动。我无法想象,24小时的颠簸之旅,你是如何忍着病痛熬过来的。你让我们无比的感动!你时时照顾我们的情绪,处处为我们考虑。你周到细心,你成全我们,托起我们,默默付出,不计回报。这是一份怎样的大爱,怎样的胸怀!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忘不了美丽的程岩狮姐。小龙女一般的清秀可人,心地纯良,完完全全的交付和信任,让我们疼惜你,呵护你,直到永远!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美好智慧的丽敏狮姐,美妙的歌声,绕梁三日而不绝。你给我们的旅程带来了太多的愉快和感动。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帅气逼人、智慧正向的函瑞狮兄。你是我们的主力军,也是制造快乐的源泉。你的冷幽默,你的付出,你的积极你的向上,带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忘不了低调专注的利朋狮兄。你不但是篮球活动的组织者,运动场上的领军人物,更是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奉献者。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忘不了亲和低调的小武狮兄。一路上,是你陪伴着我们的专职司机刑涛狮兄,你不张扬,不表现,默默付出,无私支持,你的笑,如秋日的阳光般温暖和煦,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陈伟狮兄,你是小龙女的杨过,也是我们的真心英雄。你低调谦和,你阳光正向,你的包容你的宽厚,让我们如沐春风。
此时,夜已阑珊。心头升起了太多感慨,太多留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二队狮友!此刻,我多想在心之渡口,码字成舟,来表达我对二队狮友的深沉的爱。
我亲爱的二队狮友,我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你?醇厚的情感凝结在我的笔端。二队,你是蓬勃向上的,你是仁爱团结的,你是严谨活泼的,你是大爱付出的。
我们听从内心的召唤前来,完成使命各自回到既定的生活轨道里,我们真实真诚,我们无私无我。在有限的一生中,期待再聚首,我们将会以一颗更加谦卑而丰富的心灵,交汇彼此的生命之旅!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blog.chinastrong.org/2821.html

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12岁女孩儿供四个哥哥上大学,意外后哥哥戴孝送葬

一个12岁小女孩供四个大学生哥哥…三个哥哥为她穿上了只有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全村第一次让一个未成年人埋进了祖林的!
真实感人的故事,如果你很久没有流眼泪了,这个故事可以帮你把泪水挤出来.不信你可以先看看
-----这就是中国人的亲情
这个贴,只为让大家都看到中国的亲情是多么的伟大啊,大家花一点时间,耐心看完,保证你不会后悔.看完觉得感动的请顶一下,不要让它沉了.让更多的中国人都能看到她,
1998年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加祥县后中庄举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 位年仅16岁小姑娘,但她却享受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规格, 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
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生母亲离家出走后, 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 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
1994年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亲带着申春玲姐弟从山东范泽龙周集来到加祥县后申庄。春玲的继父申树平是一个木匠,为人忠老实。继父上有70多岁的二老,下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其中大儿子申建国在西安交大读书,其它三个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继父有一门高超的木工手艺,再加上一家人勤俭节约, 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来,继父全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或许因为家中没有女孩的缘故,爷爷、奶奶、继父都对小春玲疼爱有加, 哥哥们更是亲热地叫她小玲铛。小春玲到继父家时,早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可是由于父亲去世,她只能失学在家。继父知道后二话不说,拿钱给她上了学。家里本来就有四个孩子上学,再加上小春玲,继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好在继父勤快,农闲时间常跟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赚些外快,总算能对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三名。 除了学习,她还包下了部分家务活,一有空闲,就帮几个哥哥洗脏衣服, 帮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逢人就夸: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一场横祸从天而降。
1995外初夏,继父在一次施工队中从三楼摔了下来,瘫痪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而且为给继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看着瘫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辍学,好挑起家庭的重担。
正在哥哥们相争不让、继父左右为难之时, 小春玲却提出由自己辍学,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 继父流泪了,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抹泪。继父沉痛说:玲儿,爹对不住你, 你的几个哥哥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放弃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个哥哥也紧紧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亲床前共同许下诺言: 不论以后谁考上大学小妹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可刚刚走出磨难的春玲母亲却承不住再一次的灾难打击。 她从医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终身瘫痪在床, 她对这个家彻底失去了信心,更惧怕自已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劝止,母亲还是在继父受伤三个月后离开了危难的家。 母亲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断了一根,爷爷、奶奶成天抹泪, 继父唉声叹气,哥哥们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泪雨纷飞中。村里的人们也好心地劝慰春玲:
「这里没有你任何亲人了,你也回范泽你姥姥家吧,要不,你会受一辈子苦的!」 小春玲坚定地摇摇头:「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丢下这个家。」小春玲把哥哥们叫到继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证道: 「爹,娘走了,是娘没良心;我不会走,我要留下来陪你们共渡难关,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一年,申春玲年仅12岁。
【只要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说到做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和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为整个家庭精打细算地过日了。小春玲知道,这个家要想好起来,首先得让继父好起来,所以,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继父治病。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气炎热,继父的病情加重, 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安顿好家里的事,她拉着板车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时,她的脚磨破了,肩也肿得老高。 在医院为了节省住宿费,春玲住在医院的自行车棚里, 看车的老大爷以为她是讨饭的乞丐,几次往外撵她。
小春玲只好实话实说,老人深受感动, 不仅把她睡觉用的板车放在最里边还专门为她找了一顶蚊帐。
在春玲的精心照顾下,继父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她又拉着继父走回了家乡。 刚回到家就赶上了麦收。哥哥们都在上学,爷爷奶奶只能帮着做做饭或捆麦子, 7亩多地的麦子只能*春玲一个人。为了抢收,好连续几天都睡在地里, 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以后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也磨出了血。 她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可剩下的两亩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乡亲们, 大伙对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脚帮她割完了麦子。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的粮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丰收,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手捧着二哥的录取通知书,小春玲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劳累,高兴地跳着、喊着。 望着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自责地说: 我对不起小妹,她为我们受了这么多苦,可我却----说着痛哭起来。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劝道 :「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
小妹的话让申建文更是惭愧不已,他表示不复读了,留在家里帮妹妹。 春玲执意不肯,她哭着问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让你们好好上学吗 ? 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么就想不通呢! 三哥终于听从了妹妹了劝说,也决定复读,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3000元的学杂费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卖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200CC血。当她拿到400元"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仍没有散去。她知道,这 400元钱对于3000元的学费只不是杯水车薪。
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来到血站。这一次,医生说什么都不给抽了。
情急之下,小春玲向医生下跪讲述了卖血的原因。 医生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说: 好吧,就这一次,以后可别再来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位好心的医生象征性地给她抽了少量的血,并从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钱,凑了700元钱给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动得直掉泪。
回到家,春玲如数把钱交给了继父,继父忙问她从哪来这么多钱。 小春玲撒谎说是借的。细心的二哥却从她那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明白了一切。 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从她兜里掏了两张卖血的收据,全家人都惊呆了! 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学费的一半,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 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继父不同意,两位老人执意说:「小玲子为了咱这个家拼了命了,我们还要那棺材干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总算凑齐了。为了让二哥申建军体体面面地去上大学,小春玲连续几个晚上没休息, 给哥哥缝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监行前,春玲去车站送二哥,她说: 「二哥,咱家虽穷,但有志气,你一定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
你在外面也别苦了自已,需要钱尽管来信给家里说,俺给你操办。」 申建军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动得泪流满面----
【你们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妹妹】
哥哥们上学走了,小春玲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给继父治病,为哥哥们缴来年的学费。
起初,她也想着跟村里的女孩子们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个老人没人照顾,她只能在家想办法。冥思苦想后,她决定种棉花致富。 种棉花与种其它农作物不一样,管理起来不仅费事,而且喷洒农药也很危险, 可小春玲却在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种棉花大约可收入****千元,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忙乎起来。她雄心勃勃地种起了棉花,可不久,鲁西南地区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铃虫的袭击。这可急坏了小春玲,身材没有棉花高的她赶紧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桶在棉田里喷洒农药。
她听人说,中午最热的时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打药,炙热的太阳晒得棉田像个大蒸笼, 令她常常喘不过气来,她只好喷洒一行就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一天中午,由于药桶漏水,她中毒晕了过去,被村里人发现送了回去。 醒来后,她不顾继父劝阻,又挣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终于换来了棉花大丰收, 可由于当年棉花收购价太低,小春玲依然没能把攒到她计划的钱。 聪明的她又动起了脑筋,什么赚钱她就干什么。
农闲时,她和别人一起收过槐米、柳条,也推销过草帽,黄豆。 后来,她听人说泗水的苹果便宜,她又跟着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贩水果。每天晚饭后拉着地排车上路,天亮时赶到苹果园,装上车就往回赶。壮年男子拉一排车,她也拉一地排车。在路上,别人都吃苹果解渴,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 连烂了点的也留下给继父,爷爷、奶奶吃, 四哥申建华看到的仅14岁的妹妹如此艰辛,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他决定退学参军,留下来帮妹妹。
小春玲却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劝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军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难我能顶住。」
经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劝说,继父终于同意了。
四哥去部队那天,小春玲从口袋掏出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塞到哥哥手里: 「 哥哥,这是80多元钱,是俺省下来的,你留着零用,到部队后你好好干,争取当个军官回来。」 申建华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春节,是小春玲最快乐的一个春节。除了四哥在部队外,三个哥哥都回来了,并且三个哥哥都为小妹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哥带给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给了她一条红围巾,就连三哥也给她买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着礼物从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着笑着,此时的她又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泼。
小春玲喜悦的神情让全家为之动容,继父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 你们三个哥哥做得对!玲玲太苦了,以后你们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小妹。」
我们永远爱着你────亲情小妹
在繁忙的农活中,春玲始终不忘给继父治病, 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远,她也带着继父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继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有时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哥哥们也是学业有成。大哥申建国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华在部队入了party,并被提拔为班长。
1997年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顺利过关,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
1998年3月,奶奶突然重病,临终前,老人紧紧抓住小春玲的手艰难地说:"玲儿,奶奶这辈子不亏,有你这么个好孙女,奶奶真舍不得你呀!" 说着老人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玉手镯递给春玲,春玲迟疑着没接。 爷爷说: 玲儿,这是奶奶原本留给你长嫂的,可奶奶想,这个手镯最该给你,你就满足了奶奶的心愿吧! 春玲含泪接过了手镯,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来信了,说他原准备考军校, 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钱,他决定放弃。 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马上找人给哥哥去信劝说,并寄去了200元钱,让哥哥买学习资料。她说:「 哥哥,考军校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可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困难而耽误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着法了鼓励四哥时,出走了几年的母亲突然来信了, 原来,母亲离家出走时就偷偷开了个假离婚证明,后来去了平阳县, 找了一个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还算可以。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受的苦难,心里充满了愧疚。母亲来信想让女儿也去平阳县跟着她过,还允诺给小春玲找一个好婆家。读着母亲的信,春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恨母亲的无情,可那毕竟是自已的亲生母亲啊! 她多想扑到母亲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多想跟着母亲过一个正常女孩无忧的生活。可她怎能舍弃这个家,这个家虽穷,但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爱她啊!
善良的继父看出了她的忧悉,劝她道: 「 玲儿,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这么苦,会拖累你一辈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双膝跪在继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万别赶俺走。」春玲让人代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为这个家操持着。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 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卖血。 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生一次为她抽了 300CC血, 原本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她此时更加虚弱。她强打起精神去邮局汇钱。
没想到,过马路时一恍惚,她被一辆满载着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
噩耗传来,爷爷承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上,继父四度昏厥过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个知道消息赶到家的,他扑到在妹妹的遗体前,哭昏了过去。
二哥申建军接到电报后,在火车上两天没吃没喝,哭着从上海站着回到家乡。
远在西安的读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国闻讯失声痛哭,他实在抽不出空回家奔丧,流着泪为小妹发来唁电:亲情小妹, 你用母亲般的胸怀挑起一个沉重的家; 至爱小妹,你用脆弱的双肩撑起一片希望,我们永远爱着你____亲情小妹。
刚刚收到桂林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申建华同时收到了妹妹的噩耗, 他当场晕倒在训练场上。他也匆忙赶回了家乡。
按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仅不能举行葬礼,就连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继父家四年,除了改姓,连户口也没来得及报,所以,她还不能算村里的人。 可村里的长辈们深深地被这个"亲情义女"的大仁大义感动,不仅破例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而且还在祖宗的"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老人们流着泪说:这么好的闺女,死了再不能让她受屈了。
曾经采访过申春玲的山东省女作家刘红也赶来参加了葬礼,并为她撰写了祭文:
你,宛如山涧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边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挚情, 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年轻的岁月,本应如诗如画,如丝如缕,可是你的面前却堆满了太多的艰辛和沉重,一个毫无血缘的家,演绎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真情;一个小小的你,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这动情。
你走了,走得那么轻,那么轻,轻得像天边那朵云----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那么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不是每个女孩都有自己的化妆品,
也许她一生没见过也没触摸过!但
是她是最美的女孩。
愿意为这个美丽的小女孩能在天堂过得幸福快乐的而祈祷的网友就
请回个贴吧,.把帖子顶起,让更
多的人能看到这个感人事迹!好感人啊!、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blog.chinastrong.org/2819.html

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

【狮子会的二十二条规则】

【狮子会的二十二条规则】

第一条 永远记住,这不是你在某某协会也不是你在公司。这就要求你既不要像在某协会一样和人比资产,也不要像你在单位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否则别人会以为你傻冒或有病。

第二条 即使你是千万富翁也不要炫耀财富,因为这地方习惯卑视有钱人。如果你实在忍不住,多捐些茂文钟士奖、中狮奖还有各种公益活动的资金,这样既赢得了敬仰又表现了自己,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第三条 即使你并不富有也不要着急上火自卑,因为只要你交了会费,你就是一名狮友了,狮子会讲平等,特别是思想平等、地位平等和人格平等。除非你连人格也没有,金钱也是在社会中慢慢赚到的。

第四条 假设你学识或狮务非常有限,要记住保持沉默,因为你越是深沉,别人越以为你高深。

第五条 不要借口"忙"不参加狮子会例会和公益活动,这会给人两个感觉,一个是你在故做重要,一个是你不会管理自己的企业,因为对于地球来说有你和没有你都一样。

第六条 不要试图欺骗你的狮友,狮子会里没有秘密,很快你的不诚信和欺骗行为就会传遍全国的狮友。

第七条 不要试图跳槽到你的狮友那里,因为到头来既做不成同事也做不好狮友。即便能凑合下来,你总会感到很郁闷。

第八条 不要轻易否定资深狮友(讲师团和导师团)的讲课水平,因为这等于自招了你根本没听懂。

第九条 不要轻易为了表现自己和狮友争斗,因为你只能痛快一时而长时间和你的狮友陷入囚徒困境。多加赞誉甚于批评。

第十条 不要太相信资深狮友的话,因为大部分资深狮友也都是很短的狮龄,也都不会做公益。

第十一条 不要不相信资深狮友的话,因为你没有做好公益的原因,资深狮友会说是因为你不懂狮务。

第十二条 过分表现自己不是"帕累托最优"是"帕累托最差",因为你不但使别人丧失了快乐你也没有多得到快乐。

第十三条 不要试图以完美示狮友,因为在这个群体里永远达不到"纳什均衡"。

第十四条 吃狮友两次要记住回请狮友一次,这是铁律,如果既不吃请也不请人就更愚蠢。

第十五条 你可以拒绝说话,但说出来的话既不要夸大也不要虚假,至少不能夸大到卫星上天、虚假到无中生有,因为狮子会中没有一个傻瓜,他们很容易判断真假,然后对你敬而远之。

第十六条 不要说你和某某总监某某主席吃过饭,因为即便是真的,那也是稀松平常之事。

第十七条 如果你总不参加服务队例会,不参加换届仪式,甚至不参加公益活动,那你来狮子会干啥呢?

第十八条 不要太担心你在狮子会的表现,因为你表现不好的难度远远高于你表现好的难度。

第十九条 即便你很有做公益的经验,也要装出什么都不懂,尤其在做集体公益活动的时候。

第二十条 记住,多点赞美狮友少点批评狮友,因为狮友们总喜欢正能量。

第二十一条 不要用学到的狮子会理论到你的企业里做试验,因为企业不是公益组织,做生意需要财商。

第二十二条 以上情况90%成立,如果你发现不同情况,请指正……(并非原创,如有雷同,敬请对照,欢迎转发)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blog.chinastrong.org/2817.html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复明献爱心 贵州铜仁行

―――仙湖服务队开展铜仁光明行活动

地处贵州偏远地区、山清水秀的铜仁因为特定的地理环境、长年贫穷以及外伤等原因,造成该地区白内障患者发病率较其它地方高,年长的、中年人,甚至学龄前的孩子都有白内障病患者。
       2013年3月29日凌晨,该地区迎来一批不同寻常的客人,他们是来帮助那些贫困白内障患者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们为此次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共募集16.2万元。他们就是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深圳狮子会仙湖服务队,还有荣誉主办方香港麦罗武慈善基金会,协办方松岗服务队、上步服务队、新洲服务队、天德服务队、深圳永不落幕女子同学会、暨南大学EMBA慈善俱乐部等爱心团队的会员以及来自深圳各界的爱心人士共80余人。此次白内障复明手术由铜仁仁爱眼科医院实施手术。
       活动当天,来自铜仁市政协、残联、卫生局、铜仁仁爱眼科医院的有关领导以及深圳狮子会的爱心狮子共同启动了本次光明行的活动。活动为162名贫困白内障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术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本次光明行在仙湖服务队会长王芳、执行主席赵辉的带领下,仙湖服务队全体狮友经过三个半月的时间准备,为此次活动的顺利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李洲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blog.chinastrong.org/2815.html

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男人女人

男人的魂是什么?女人的魂又是什么? 男人以事业为重,事业是男人的魂,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事业作为支撑,那么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的最大梦想,也是他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男人的胸怀很宽广,男人的志向很远大,男人的人生舞台很大很宽广,社会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只有投身社会才会大有作为,家是他们累了、乏了、困了休息的地方,是他们养精蓄锐的地方,但最终他们还是会走出家庭,来到社会这个大舞台,成就自己的事业。 男人是力量的象征,任何困难在他们面前都变得很渺小,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好男儿的优秀品格,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妻儿,受多少累,吃多大苦,他们从不抱怨,咬咬牙就挺过来了,他们是一群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他们有欢乐同样也有痛苦,他们失意过,彷徨过,但他们最终能够战胜自己,这种勇气来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才使他们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社会的栋梁。 男人以事业为重,并不等于不热爱家庭,正因为他们非常热爱他的家,爱他的妻子,爱他的孩子,他才努力的工作,家是他事业进取的动力,为了妻儿生活的更好,他们才拼命的工作。 家庭是女人的魂,女人都是热爱家庭,再强的女强人骨子里也是热爱家庭的,只是她们太忙,无暇顾及家庭,她们也很想陪孩子逛逛公园,给丈夫,孩子做顿可口的晚餐,再强的女人最终也要回归家庭,家庭是最终的归宿。 女人大都是爱家的,家是她们的港湾,不仅是休息的地方,是心灵靠岸的地方,一个女人如果失去了一个温暖的家,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女人是不喜欢漂泊,女人需要的是稳定,是安全,只有家才能给她带来这些,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家庭,更需要家庭的温暖。 女人以家庭为重,男人以事业为重,若要一个女人在家庭,事业两者之间做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选择的时候,可能很多女人都会选择前者,虽然放弃事业也很令她们心痛,但她们为了家庭只能忍痛割爱了。 女人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为了家人幸福,为了孩子成长,心甘情愿的为家庭忙碌着,为了家庭真是操碎了心,当爱人,孩子吃着可口的饭菜,穿着干净的衣服的时候,心里是满足的,自己再苦再累也是高兴的。 我们的女人是最伟大的,她们工作、家庭两不误,她们大多是单位的主力,有的还处于领导岗位,她们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她们真的不容易,要平衡很多关系,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来自事业的,我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女性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事业和家庭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两个重要方面,一定要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这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和家庭的和睦!祝愿朋友们都有美满幸福的家庭!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blog.chinastrong.org/2811.html